什么才是好大学、好专业?
怎样才算不浪费分数呢?
是否在分数满足的范围内简单地依照录取批次对学校的优劣进行判断,
认为一本胜二本,二本胜三本,本科胜专科,就高不就低呢?
其 实,从实际就业和长期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并非如此。
不浪费分数、选择“性价比”高的专业和大学,一定要从职业规划出发,考虑自己真正喜欢和适合从事什么 职业、需要学习哪些专业,并结合就业前景,选择未来就业、薪资和发展情况均较好的专业,并在所确定的专业中选择有办学优势,并且最有可能被录取的学校。
首先,应该了解该院校是否允许转专业,有没有名额标准;
其次,了解转专业的条件是什么,自己是否具备这些条件;
最后,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了解该院校往年其他学生转专业的情况,以作为参考。
各校上年的投档线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高考成绩的排名也很有参考价值。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3所学校一定要有梯度,学校的专业选择也要有梯度,这样才能增加被录取的机会。
考 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掌握志愿填报规定和志愿卡填涂具体办法,提供准确的信息很重要。
在近几年的高校录取过程中,一些学校第一批和第二批都进行招生,有 的考生本来填报的是该学校第一批的专业,可是在对照学校、专业代码时没有注意,填写了第二批的专业代码,结果电脑显示该考生填报的专业是空白。另外学校和 专业的代码也不能填错,否则,也会张冠李戴而错失被录取的机会。
总体上来说是往届生还是应届生对报考名校没有影响,
但有少数专业在招生的时候会注明不收往届生,
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应该注意专业的具体说明,
以免浪费志愿。
考生在考虑报考这样的院校时应该明确自己是在“选学校”还是在“选专业”,仔细考虑是将自己的高考分数用足进入这些院校,还是在分数不够填报这些院校强势专业的情况下转报其他院校的较好专业。
现在特色学科的大学,都往综合性的方向发展,但传统的专业仍然具有最强教育和就业优势,这些专业的分数一般会很高。
每个院校计划是否完成,
每年不固定,只有当年录取结束后才可知晓。
所以考生还是应该根据自己的实力切合实际地填报志愿,
不应该去考虑其他因素。
填报志愿不要盲从。
考生应该自我调整好心态,明确大学生活是自己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而不应该受其他人的影响,改变自己志愿填报的方向。还是应该多结合自身情况,从自身未来的职业发展角度出发选择专业。
比如法学、中文、市场营销、生物工程等所谓的热门专业,近来就业受到很大的诟病,但考生及家长不了解情况,还是一窝蜂。
这因学校和院系要求的不同而不同。
有些院系下的几个专业是单独招生的,这种情况下每个专业就各占一个报考志愿;有些院系是统一招生,入学后再选专业,这样报一个大类就只占一个报考志愿。
一般大类招生的学校,一开始进行基础课程的学习,大二或大三开始分专业,到时也会有竞争。
准确地说模考成绩不完全代表高考成绩,考生不应该只根据模考成绩考虑志愿填报,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水平,综合学习状况,并参考历次考试本区排名来填报志愿。如果模考成绩不理想,只要静下心来彻底分析不足,查漏补缺,通过最后阶段的考前冲刺,成绩应该还会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不过,现在绝大多数省份都实行出分或估分填志愿。
无论文、理科,填报志愿都应该遵循两个基本点:
预测高考成绩和职业规划。
前者可以先帮助考生圈定报考的院校,
后者可以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
应该了解两类信息:
一是院校的相关资历、学校性质、往年录取分数线、招生指标、录取规则以及专业设置等各方面的基本信息。在网上都可以免费查到。
二是学校和专业的就业信息,包括就业率、薪资、工作能力及就业流向等。
如果想了解学校专业的就业状况,可以到学校官网上去看就业信息,可以看看都有什么层次的企业去招聘,可以判断该校就业状况如何。
这个主要看学生个人的权衡,一个好大学可以给人带来文化、思维等方面的变化,相应的就业和发展机会也更多。
毕业后,更多人对你的评价更多是通过学校的品牌来判断。另外,很大一部分毕业生毕业后不会从事自己专业的工作。
专业决定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工科学生、文科学生的思维角度必然有差异,另外,一个好专业可以给人一个吃饭的技能,也能在初次就业中获得较多的机会。
总之,两者孰重孰轻,关键看我们注重哪一方面。
有研究表明,从事自己感兴趣并且适合的职业,能获得更多的职业回报,包括精神与物质方面的回报。
因 此,未来收入不能作为决定专业选择的唯一因素,考生还应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职业规划的角度客观、理智地选择专业。当然,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对未来 要学习的专业都是缺乏了解的,都只是在想象中了解自己想填报的专业。比如有的考生数学好,就想当数学家,当到了大学,面对十分杀脑细胞的数学和艰难的就 业,就会发现梦想没有那么美好。如果能够把个人兴趣和未来收入结合起来,那当然是最好的。
对 于高分考生,各省都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政策,若第一志愿没被录取,原则上会要求第二志愿的高校录取该考生。招生主管部门会和相关大学进行协调,要求录取类似 的高分考生。就算该校第一志愿已录满,仍会要求其拿出名额解决该考生的录取问题;除 非是考生填报的志愿只有一个或者填报不合理,学校和专业间没有梯度。
因此,如果本省有重点大学,而考生又无法确定自己的高考成绩时,最好是把本省的重点大 学放在第二志愿上,这样第一志愿落榜后,还有协商的希望。所以说就算有高分的保护政策,考生填报志愿也要有合理的梯度,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尽可能地被院校录 取。另外,要进入填报志愿的投档分数线内才可以。
但如今很多地方已经采取平行志愿的方式,高分考生落榜的几率越来越小,选择也越来越多。
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优势学科,如果不是热门专业和就业面广的专业,好大学的学生毕业后,会发现自己就业的面比二本三本的学生还要窄。
不过,那是因为好大学的学生对自身要求比二本三本的高得多,长久来讲,好大学的学生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高很多,未来的发展也不会受到专业的太多限制。
当然,如果能够权衡好学校和专业的话,是最理想的了。
一 般来说,最拔尖的考生和低分考生的志愿相对来讲比较容易填报,而成绩中等的考生其志愿最难填报。
因为处于中间录取分数段可选的大学和专业很多,这时建议从 职业规划和就业的角度来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未来就业前景好的大学和专业。
从学校上讲,能到好学校去熏陶一番当然最好,到大城市,思想文化进步的地区去见 识也是不错的。从专业上讲,尽量选择一些技能型的专业,能够让自己有一技之长。
所谓梯度,就是同批学校志愿或同一学校不同专业志愿间有一定的落差。
有升、降、平3种梯度法。
构成梯度的主要因素包括学校的知名度、就业前景、地域差异、热门与冷门专业及收费高低等。通常情况下,考生应该采用降序梯度法填报志愿。
即A、B志愿学校优于C志愿学校,具有明显梯度。一般来说这种志愿选报方法能增加录取机会。
升序梯度法选报志愿,风险较大,即A志 愿不被录取,其他志愿被录取的可能性很小。
但 有时会有少数名牌学校,因报考者少,当你的分数又有竞争力时,此种选报志愿法,就会产生良好的效果。但这种方 法仅适用考分有一定优势,本批录取不了,又有把握被下批较理想学校录取的考生。平序即无梯度法选报志愿,适用于非理想学校不上,录取不了就等待下批录取的 考生。
第 一志愿极其重要。考生应根据自己的分数、志趣、学科偏向和身体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一所适合自己的学校作为第一志愿,是报好志愿的关键。
不论是第一 批,第二批还是第三批,都是一样的。
对于成绩稳定,发挥出色的考生,填报第一志愿时可以适当超前,免得以后后悔。
对于平时成绩起伏较大,估分时不确定因素 较多的考生以及复读生,填报第一志愿可以适当保守一些。
对 于施行“顺序志愿”的省市来说,第一志愿十分重要,但对第二志愿也不能轻视和马虎。
在填报第二志愿时,一定要仔细阅读第二志愿学校的招生章程和录取原则, 如这所学校第二志愿的招生计划和分数级差有多大等。
可以从网上或通过电话做进一步的详细咨询。如果第二志愿想填报某重点大学,就必须比第一志愿填报这所大 学的考生要高出30~50分。
因此,要科学合理地评估自己的水平。就是这样看透你!